最新动态

一组描绘清末民初女性的上色老照片集:林徽因、川岛芳子、婉容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19:55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在时光的温柔抚摸下,一组精心上色的清末民初女性老照片,缓缓铺陈开一幅幅细腻而生动的历史画卷。这些照片,如同一扇扇穿越时空的窗,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生活的斑斓色彩与独特风情。

图片

图片

这张照片是林徽因初为人母的场景,梁再冰生于1932年8月,出生地为北平北总布胡同3号(今北京东城区),此时正值“一·二八事变”爆发后半年,淞沪抗战的硝烟未散,北平虽暂未遭战火,但国难阴影已笼罩知识分子家庭。林徽因在给好友费慰梅的信中写道:“这个小生命的到来,让我在乱世中第一次感受到纯粹的喜悦。”  

林徽因与梁思成曾计划以“冰”字为长女命名,因此前流产(1929年)未能实现,“再冰”即含“重获珍宝”之意。梁思成在女儿满月时题字:“冰清玉润,再世其昌”,嵌入父女名字,足见珍视。  

图片

年仅十六岁的婉容,身着一袭精致的旗袍,轻盈地立于假山之旁,扶着假山,留下了一张照片。

1922年3月,溥仪在《清室优待条件》框架下选后,婉容因“容貌端庄、家世显赫”(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,母亲为爱新觉罗氏)被圈定为皇后,同年12月1日举行大婚,照片拍摄时间应在婚前筹备期或婚后初期。  

婚前婉容居北京东四牌楼帽儿胡同荣源府(今遗址为居民大杂院),府内有假山、水池等园林景观;婚后移居紫禁城储秀宫,照片中的假山可能为宫中“堆秀山”(位于御花园,始建于明代,是帝后赏景之处)。  

图片

剪着利落平头的川岛芳子,倚靠着门框,双手插入口袋,俨然一副假小子模样,让人大跌眼镜,这正是那位被冠以“间谍之花”称号的女子。

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・显玗,1906年生于北京肃亲王府,为第十代肃亲王善耆第四女。善耆为复辟清朝,1912年将6岁显玗送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作养女,改名川岛芳子。

川岛浪速以 “武士道” 精神对其进行军事化教育:穿和服改穿西服、学习骑马射击、接受日语 “君之代”(日本国歌)洗脑。17岁时,川岛浪速对其实施性侵,她在日记中写道:“大正十三年(1924年)10月6日,我永远清算了女性!” 次日剪去长发,从此以男装示人,照片中 “平头插兜” 的姿态即始于此。

图片

正值青春年华的于凤至,年方十八,容颜端庄秀丽,宛若雨后初绽的清荷,清新脱俗,其古典美人的面庞,令人心旌摇曳,难以自持。

于凤至生于1897年,其父于文斗为吉林梨树县(今属四平)巨富,经营“丰聚长”商号(涵盖粮栈、当铺、绸缎庄),在郑家屯(今双辽市)拥有半条街产业,良田千顷,车马百乘。据《梨树县志》记载,于家“门庭若市,日进斗金”,其府邸仿北京四合院形制,设戏楼、私塾、箭道,聘拳师、塾师各两名。

1908年,张作霖任奉天前路巡防营统领时,在郑家屯遭蒙古叛匪陶克陶胡袭击,败退至“丰聚长”商号后院,于文斗冒死掩护其脱险。据张作霖副官回忆:“大帅藏于粮囤三日,与于公结为生死之交,指腹为婚定下亲事。”1911年,14岁的于凤至与10岁的张学良在奉天(今沈阳)初次见面,张作霖赠其和田玉镯(内刻“凤至”二字),称“此女有旺夫相”。  

1915年,于凤至已出落成“梨城第一美人”,其形象见载于《盛京时报》:“面如满月,目若秋水,行止有礼,进退有度,着素色旗袍必佩珍珠耳坠,发式或盘'堕马髻’或梳'二把头’,时人谓'兼具汉满女子之美’。”

图片

赵一荻正躬身喂鸡,姿态谦和,毫无架子,她心思细腻,不遗余力地尝试各种方法,只为能让张学良的饮食更加合口、营养更加均衡。

这件事大概率发生于1940年代至1950年代的软禁时期。1949年后,软禁环境稍松,赵一荻在院落开辟“菜园子”,种有青椒、茄子、西红柿,养鸡数量从最初5只增至20余只,其中一只芦花鸡因产蛋量高被她取名“阿花”,张学良戏称其为“赵四的亲兵”。  

张学良因长期失眠、胃病,食欲不佳,赵一荻遍寻医书,得知“土鸡炖山药”可健脾养胃,遂开始养鸡。据她晚年回忆:“汉卿说蛋黄太腥,我就想办法用酱油腌制成咸蛋,他竟爱吃得很。”  

于凤至1940年因乳腺癌赴美治疗,临行前与赵一荻约法三章:“不登报、不入宗庙、不与汉卿同葬”。此后赵一荻虽以“张学良夫人”身份示人,但官方文件仍称“赵秘书”。1950年代,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曾试探性问张学良:“是否给赵小姐一个名分?”张答:“夫人在,赵四永远是赵四。”  

1964年7月4日,于凤至签署离婚协议,赵一荻与张学良在台北杭州南路美籍牧师家中举行婚礼,时年赵52岁,张63岁。但张学良仍称其“四小姐”,晚年在夏威夷接受采访时说:“她是我的姑娘,永远都是。” 

图片

袁世凯的五姨太杨氏,端坐于厅堂之上,仪态万方,尽显大家风范。她身着华贵衾绸,色彩斑斓,耀眼夺目,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不可言喻的高贵气质。

杨氏本名杨翠喜,约1888年生于江苏扬州,一说为天津杨柳青人。据《北洋画报》描述,她“瓜子脸,丹凤眼,鼻梁高挺,肤色白皙,着湖色杭绸旗袍时,腰间必系翡翠玉带钩”,袁世凯曾赞其“有王熙凤之威,无夏金桂之妒”;  

她常代表袁世凯宴请北洋政要眷属,如段祺瑞夫人、冯国璋夫人等,席间以麻将、戏曲为媒介刺探消息,被袁世凯称为“府中诸葛”。  

1916年袁世凯病逝后,杨氏因掌管财政,成为遗产分配核心人物,按“儿子各分银元12万元,女儿8万元,姨太太各分银元8万元”原则分配,但她暗中将袁世凯藏于天津汇丰银行的200万两黄金据为己有(袁家后人多次诉讼未果);  

1930年代,因投资失利(炒黄金亏损数百万两),家境渐衰,曾变卖旗袍上的珍珠纽扣换钱。临终前对侍女说:“我这辈子,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。”1948年病逝于香港,终年60岁,葬于华人永远坟场,墓碑仅刻“杨太夫人之墓”,未提袁世凯姓名。  

这一组上色老照片,不仅是对清末民初时期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,更是对那个时代女性生活状态、精神风貌以及审美追求的一次全面展现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